專訪“昆曲王子”張軍:“揮別”張若虛 回到“傳奇”開始之地
摘要:康玉湛 攝 “移步不換形”,《春江花月夜》堅持使用古漢語、曲牌體,守住了昆曲的重要本質,在創(chuàng)新與傳承之間尋找平衡點,被盛贊為“當代昆曲最好的樣子”。 “昆曲王子”張軍。未來,他們將成為‘張若虛’,代替我站在這個舞臺上?!?/p>
中新網上海4月9日電 題:專訪“昆曲王子”張軍:“揮別”張若虛 回到“傳奇”開始之地
作者 王 笈
“穿過生死狹窄的甬道,我們久別重逢。”4月7日、8日晚,“昆曲王子”張軍聯袂關棟天、李鴻良等京昆實力派表演藝術家,在東方藝術中心獻演了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這是張軍版《春江花月夜》在上海的“封箱演出”,全場觀眾以如雷掌聲訴說著對“張若虛”的不舍之情。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
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的故事橫跨50年,穿越人鬼仙三界,探索人情之癡狂與真摯,是一部浪漫至極卻引人深思的作品。劇中張若虛于揚州觀燈之時,偶遇少女辛夷,欲一訴傾慕,不料被鬼卒錯拘而亡。他輾轉力爭,受鬼仙曹娥幫助,重回陽世,魂歸明月橋,可佳人已白頭,自己卻仍是那個27歲的探花郎。
曲終,謝幕,觀眾紛紛離去,不久前花瓣飄落、驚艷世人的戲曲舞臺,此刻已恢復寧靜。在中新網記者的邀請下,張軍重新踏上這方“紅氍毹”,環(huán)顧四周,心生感觸。他與張若虛這個角色一起“流浪”了8年,兩者的靈魂或許在某個時刻已經合二為一。“在這個舞臺上,我和張若虛一起穿越了50年狹長的生命甬道。這個舞臺很小,但是走一圈圓場就是‘千山萬水’。昆曲于我是一生的執(zhí)念,熱愛、憧憬、向往,挫折、彷徨、迷茫,堅持、撥云見日,這些都感知到了。”
“移步不換形”,《春江花月夜》堅持使用古漢語、曲牌體,守住了昆曲的重要本質,在創(chuàng)新與傳承之間尋找平衡點,被盛贊為“當代昆曲最好的樣子”。在張軍看來,昆曲的無窮魅力正是在這些特質的包裹下,叩問靈魂深處最深刻的問題。“與我們合作的藝術家都非常熱愛昆曲、尊重昆曲,并且在各自的領域里非常具有能量,這樣的跨界帶來了正向的相互融合,產生了能量巨大的昆曲新樣貌,也點燃了我們更多關于時間的遐想。”
心中縱有萬般不舍,張軍卻也不得不放下“張若虛”,去做他認為更重要的事情。2021年3月,張軍回到母校,出任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校長,眼下是肩負重擔、“入戲已深”。“我的時間太少了,所以希望可以在戲校校長的工作上更加專心一致、盡心盡力,把創(chuàng)作、審美、跨界等各方面的既傳統(tǒng)又開放的經驗和心態(tài)與學生們分享。未來,他們將成為‘張若虛’,代替我站在這個舞臺上。”
藝術是一條孤寂艱辛的道路,藝術家的成才過程存在著諸多未知數。張軍說,作為一名戲校老師,不僅要傳授一門技藝,更要帶給學生一顆勇敢的心。“當你發(fā)現自己不一定能夠成為舞臺上的藝術家時,你依然可以成為戲曲大家庭中的藝術家,在導演、服裝設計、化妝、音響等其他方面深有造詣,找到自己的天地。要學會勇敢,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完)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