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別讓博物館游學流于形式
摘要: 正值暑假,京城各大博物館、科技館展廳里滿眼都是五顏六色的“小文化衫”,他們是來自不同組織的夏令營營員——隨著與博物館相關的文物歷史知識越來越
正值暑假,京城各大博物館、科技館展廳里滿眼都是五顏六色的“小文化衫”,他們是來自不同組織的夏令營營員——隨著與博物館相關的文物歷史知識越來越多地進入中高考,博物館開始成為不少家長和機構看重的學習場所,自然也就成了暑假游學的必選項目。然而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夏令營組織的博物館游學活動還停留在知識學習層面,學生實際獲得有限。
“找到啦!”領頭的男生一聲吆喝,四五個小伙伴一擁而上,在“秦檜跪像”旁邊奮筆疾書了起來——這是記者日前在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里看到的一幕,原來孩子們手中拿的是夏令營布置的“任務學習單”,學習單圖文并茂,比如在“秦檜跪像”旁邊就詳細注明了該展品所在的展廳位置,要求學生根據(jù)展品注釋補足文段缺失內容。在尋找下一展品的路上,記者隨機詢問幾名學生剛剛的填空內容,有的孩子連“檜”字讀音都沒說對。
還有“聰明”的孩子直接搞起了“分工合作”,由每個人承擔“游學手冊”中提到的不同展廳,最后交換答案。在展廳的一個角落,記者就看到來自另一夏令營的營員們正在進行著“分享”。
“耳朵里的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張鵬對這樣的游學任務也有所耳聞,“我還看到過有的游學手冊中讓孩子直接填空‘三山五園’具體各指的是什么,這是上網(wǎng)搜一下就能知道答案的問題,孩子們還有什么必要跑到圓明園呢?”在張鵬看來,到博物館游學,知識學習應該永遠排在第二位 ,學會思考、培養(yǎng)在博物館終身學習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張鵬曾連續(xù)多年從事博物館志愿講解,他認為,一個好的博物館課程和產(chǎn)品設計,首先應該是一個“翻譯者”,把展品用孩子們能聽得懂的語言翻譯出來;其次還是一個“分享者”,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價值展示出來,并能讓孩子參與互動進行個人表達;最后還應該是一個“傳遞者”,為孩子傳遞出價值和情感。張鵬以參觀青銅展為例,在課程設計時除了讓孩子知道青銅是怎么鑄造的,也要教會孩子在看完某個博物館的青銅之后,去別的博物館同樣能夠欣賞;此外,還應該讓孩子們領略到為什么那個時代就有這么美好的東西,傳遞出展品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一個好的博物館課程和產(chǎn)品應該滿足這幾大原則。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知識的容器,而是讓博物館成為留存在孩子骨子里拿不走的東西。”(記者 牛偉坤)
責任編輯:wh
(原標題:新華網(wǎng))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wǎng)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