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精神成為少年成長的不竭動力

毫無疑問,在青少年時代是否有著強烈的科學探索精神,無論這個人今后從事什么職業(yè),都會對其人生有著意想不到的影響。近日,來自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進行的一項科學家精神專項調(diào)查顯示,61.0%的受訪青少年表示對科學研究有強烈的興趣和熱情,希望今后自己也能開展科學研究。而提到具體原因則是,72.1%的受訪青少年是因為科學能夠提升國家實力,68.7%的受訪青少年是因為科學能夠造福社會和人民。75.9%的受訪青少年認為可以用科學家的經(jīng)歷和事跡來激發(fā)青少年科學探索的熱情。由此可見,科學精神已經(jīng)成為當代青少年向往的一種精神力量。
那么,什么是科學精神呢?筆者以為,科學精神的核心就在于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向著未知領域與已知領域里的知識,進行全新的探索,特別是探尋那些新知。而這種精神在那些孜孜以求的科學家身上更為明顯??茖W精神還包括了人們的信念、勇氣、意志、工作態(tài)度、思維方法、犧牲精神等。因此,在青少年時代,培養(yǎng)好奇心、想象力、批判精神尤為重要。
超六成受訪青少年對科學研究有強烈興趣和熱情,這傳遞給我們一個信號:相比早些年,不少青少年盲目追娛樂圈明星的價值取向,已有了很大的轉變,那就是流量明星已經(jīng)不再是眾多的青少年趨之若鶩的向往和頂禮膜拜的對象。而追捧科學家,向往科研人員已成為絕大多數(shù)青少年的人生坐標。
不久前,某劇組在南京大學被冷遇。據(jù)報道,某劇組進南京大學拍戲,大學生該干嘛干嘛,讓一線明星“遇冷”。該劇組想以75元錢一小時的價格雇請大學生做群眾演員,結果無人問津。而當鐘南山這樣的科學家出現(xiàn)在某校園時,則受到了大學生夾道歡迎,整個校園萬人空巷,從此可見大學生對科學家的敬仰。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不少地方的語文課本,都把袁隆平、屠呦呦、鐘南山的事跡收入課本,尤其是教育部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把18年前《科技日報》上的新聞佳作《喜看稻菽千重浪》收入課本,讓如今的中學生有了充分了解袁隆平的機會,這無疑在他們成長的關鍵時期,播下了科學探索的種子。
而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去世時,幾乎全國所有的媒體都對這兩位杰出的科學家的事跡進行了追思與緬懷。這無疑又是一次科學精神的大普及。
在此之前,最新的一項科學家精神專項調(diào)查顯示,了解到袁隆平等科學家的感人事跡后,81.4%的受訪青少年表示非常受鼓舞,會因此立志當科學家。其中,95.2%的受訪青少年明確表示,會將袁隆平、吳孟超等著名科學家作為人生偶像。
有一段時期,眾多的青少年不再以科學家作為人生的楷模,把賺大錢作為人生的唯一目標。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科學家再次成為萬人矚目的對象。因為有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不斷探索,我們才有了“奮斗者”號萬米探海、“嫦娥五號”奔月取壤、“天問一號”逐夢而行的壯舉??茖W改變著世界,科學創(chuàng)造著巨大的價值。沒有科技的進步,中國的強國夢則無從談起。
如今,當青少年群體紛紛把科學研究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時,我們又怎能不歡欣鼓舞呢?可以斷言,中國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就在這些勇于科學探索、有著強烈求知夢的年輕人身上。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wǎng)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