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于德北年度作品
摘要:《河流》的主人公馬成格祖上為打魚人,馬成格雖然不打魚,卻像個不辭勞苦的打魚人。他以筆為舟,以紙為河,以文字為浪花,常年筆耕,為自己那個微小而美好的理想奮斗——他要寫一本書,要以一生的努力寫一部小說。然而,只要認真對待生活,就會像那條河一樣,無論清濁緩急,都會在流年中波光粼粼。
□ 楊曉敏
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敘述差不多涵蓋了作品的大部分功能。敘述是寫作使用的頻率最高的一種表述方法,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基本的方式。一是要講述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人物活動的前因后果,二是要把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通過文字表達藝術地再現。在寫作時,作者無論使用何種人稱、敘述的角度如何,重視與熟練掌握敘述的功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對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于德北是極會講故事的人,在合適的場合,只要有人稍一慫恿,他便即興說一段現場自編的評書,倒也能起承轉合、自圓其說,惹得大家笑聲不停。然而在他的作品里,那種成熟的文字敘述不僅是為了助興。讀者閱讀《杭州路10號》《三笑》《秋夜》《鐵道邊的孩子》等,透過那種平靜如水、從容舒緩又詩意盎然的文字,仿佛能看到作者手搖折扇、氣定神閑的模樣,也會忘情地沉浸其中。
一條河,曾經寬闊湍急、水豐魚肥,是打魚人的樂園,也是居民的謀生地。百年光陰流逝,那條曾令人流連忘返的河,因人類欲望的不斷侵蝕變窄變臟。于德北的年度新作《河流》,借助對一脈水系的吟唱,展開對人物命運的書寫。《河流》的主人公馬成格祖上為打魚人,馬成格雖然不打魚,卻像個不辭勞苦的打魚人。他以筆為舟,以紙為河,以文字為浪花,常年筆耕,為自己那個微小而美好的理想奮斗——他要寫一本書,要以一生的努力寫一部小說。
《河流》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驚心動魄的情感,有的只是瑣碎平凡的生活,如一條河平靜而舒緩地向前流著。一個事業(yè)平平、家庭生活充滿煙火氣的男人,在命運這條河里頑強而有條不紊地向前游弋,他擁抱生活,生活也擁抱他。他自費出書,這是生計,也是謀生。這時候的河流,既指那條百年不息的自然之源,也隱喻一個男人的人生之旅。
我們來看作者的敘述語言,這些簡略的字句準確地給人物畫了速寫,比如,背景介紹:“早年間,在這里也有人以漁業(yè)為生,在河里打了魚,送到大成街昌茂漁行去,再用賣得的散碎銀錢買米買油買醬買菜,養(yǎng)活著一家老小。”人物性格:“馬成格平時話不多,干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有把握就干沒把握絕不冒險。”形象描寫:“馬成格夜里工作的時候多,泡一壺茶,拿一包煙,坐在燈下,無論冬夏,肩膀上都披著一件外衣。”命運暗示:“他寫過一本名叫《農村實用致富技術》的書,托一些朋友在農村發(fā)售。”而真正耐人尋味的還是最后這句,“我那本書,就剩下幾十本了,你挑兩本給圖書館送去吧,就說是我贈給他們的。”一種難以名狀的嘆息與憂傷、遺憾與無奈露出端倪,因為他送圖書館的不是一本文學著作。
于德北在創(chuàng)作上是個多面手,寫過童話、詩歌、散文、小說,也有在出版社編輯部工作多年的經歷。在他的貌似隨性的敘述中,那種萬變不離其宗的文學性,始終彌漫其中?!逗恿鳌返闹魅斯R成格,在作者筆下,是一個為理想又為生存認真活著的人,他努力想寫一本小說,年過花甲才編成一本《農村實用致富技術》?;蛟S人老了,當年的理想也漸行漸遠。然而,只要認真對待生活,就會像那條河一樣,無論清濁緩急,都會在流年中波光粼粼。
作者簡介:
楊曉敏,1956年出生,河南獲嘉縣人,現任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兼《小小說選刊》《百花園》《小小說出版》主編。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