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棚里的逐夢人
摘要:為了采集到優(yōu)質的野生菌種,每當雨后,高建林都會上山采集菌菇。經過1800多天的反復實驗,高建林終于取得技術突破,培育出可以在反季節(jié)大規(guī)模種植的平菇品種。
菇棚里的逐夢人
——記全國勞動模范、正陽縣蘭青鎮(zhèn)胡堂村高莊農民、農藝師高建林
高建林檢查新培育的菌種。
記者 張子豪 文/圖
農作,是蘊含在中華民族血脈中最久遠的記憶,滋養(yǎng)著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5月14日,記者來到正陽縣蘭青鎮(zhèn)胡塘村,見到了全國勞動模范高建林。剛下車,高建林便樂呵著與每個人握手,這是一雙農民的手,手上布滿老繭,但溫暖、厚實。這雙手,一年要用掉上千雙一次性丁腈手套,只為高質量完成菌種接種;這雙手,連續(xù)1800多天不間斷進行菌種實驗,培育出高產優(yōu)質平菇品種;這雙手,帶領正陽縣700多戶農戶種植菌菇并實現增產增收,為大家鋪就出致富路……
2025年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舉行,這位勤勞樸實的農民被評選為“全國勞動模范”,在北京接受表彰。
初心 學技術做產業(yè)帶頭人
將秸稈、玉米芯、木屑、棉花籽等原材料按比例進行搭配混合,再將菌種掰成小塊,小心嵌入培養(yǎng)料袋內,一袋菌種就制作完成了。在正陽縣,一座平菇種植大棚可以種植這樣的平菇菌種近萬袋,為種植戶帶來近4萬元的收益。
談起自己與食用菌的結緣,高建林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選擇這條道路,帶領鄉(xiāng)親們一起致富,是我這輩子最正確的選擇。”1986年,20歲的高建林懷揣著對食用菌種植理念和新技術的向往,來到許昌市真菌研究所學習。學成后,又輾轉至鄭州農科院真菌研究中心深造菌種制作技術,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1987年,經正陽縣科技局推薦,他遠赴上海食用菌研究所進修。上海的學習經歷,讓他接觸到國際前沿的種植理念和技術,也為他日后的創(chuàng)業(yè)埋下了“科技”的種子。
1988年,學成歸來的高建林返回家鄉(xiāng),憑借精湛的技術和對市場的敏銳判斷開始了平菇種植實驗。過硬的技術加上吃苦耐勞的性格使得高建林大獲成功,當年他的種植收入就有9000多元,成為村里屈指可數的“萬元戶”。
在利益面前,高建林沒有吃“獨食”。他免費開辦技術培訓班,向村民傳授種植經驗,甚至自掏腰包為困難戶贈送菌種,手把手指導栽培技術。
在高建林的帶動下,1988年至1991年,正陽縣食用菌種植農戶迅速發(fā)展到2500多戶,平菇種植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多年以來,高建林累計舉辦免費培訓班100多場,培訓農民3000多戶,贈送菌種價值50多萬元,累計幫扶100多戶困難戶走上致富路。
恒心 研菌種助力增產增收
“這是我培育的反季平菇新品種,今年試種5000袋,成功后,明年就可以帶著大家一起種,能增加很多收益。”在正陽縣蘭青鎮(zhèn)智莊村田間,高建林正在向菌菇種植大戶陳連見推介新培育的反季節(jié)平菇。
平菇的種植、產出一般在每年的秋冬季節(jié),夏季是平菇產出的真空期,價格要比產季高出數倍。培育出高產優(yōu)質的反季節(jié)食用菌品種,是高建林近年來的夢想。“新品種的誕生需要從野外采集野生菌菇,與現有品種進行雜交培育,需要漫長的實驗才有可能成功。”高建林說。
為了采集到優(yōu)質的野生菌種,每當雨后,高建林都會上山采集菌菇。雨后的山林濕滑泥濘,數年來,高建林走遍了正陽縣和周邊地市的大小山林。與荒野山林危險的采集工作形成對比的,是實驗室日復一日的培育實驗。經過1800多天的反復實驗,高建林終于取得技術突破,培育出可以在反季節(jié)大規(guī)模種植的平菇品種。
匠心 拓市場不忘鄉(xiāng)鄰共致富
“時代在發(fā)展,市場對于菌菇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光依靠原來的自產自銷模式只會走下坡路。”在遠赴武漢、深圳、杭州、福州等地對食用菌市場認真調研后,高建林敏銳地意識到,要想打破品種單一、產量偏低、銷售渠道不暢的局面,必須進一步規(guī)范產業(yè)發(fā)展,聯(lián)合廣大種植戶一起擴大產業(yè)規(guī)模。
2010年,高建林成立建林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帶領300多戶種植戶采取“五統(tǒng)一”經營模式,實現了聯(lián)合經營,食用菌產量、質量、銷量均有明顯提升,不僅在周邊地市打開了銷路,還與武漢華南海鮮城等大型市場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產品專供。
近年來,高建林致力實現生產基地標準化、規(guī)?;?、品牌化。2023年,他成立正陽縣蘭青富民現代農業(yè)種植農場。今年,高建林準備投資200萬元對生產線進行擴容提升,建設養(yǎng)菌房和深加工車間,為周邊群眾提供更多就業(yè)崗位,帶動當地經濟效益增長。
如今,高建林的農場不僅成為當地農業(yè)發(fā)展的樣板,更吸引了市農科院在此設立食用菌新品種試驗站,成為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明年,我準備在杭州建立產品冷庫,將正陽菌菇銷往南方。”高建林說。
迎著田間金黃的麥浪,高建林說:“我是一個農民,我相信土地不會辜負汗水,我要繼續(xù)帶領鄉(xiāng)親們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