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銅鏡曾是“官方奢侈品”
摘要:原標題:古代銅鏡曾是“官方奢侈品” 唐宋時才開始平民化工作人員現(xiàn)場演繹“對鏡理紅妝”的場景,吸引了不少游客 記者 尚洪濤 攝 本報訊 (記者 孫

工作人員現(xiàn)場演繹“對鏡理紅妝”的場景,吸引了不少游客 記者 尚洪濤 攝
本報訊 (記者 孫歡) 昨日,西安博物院主辦了“清冶銅華,光耀長安”院藏銅鏡精品展,讓古城市民感受到“中國鏡”四千多年的發(fā)展變遷。此次展覽展出的113件(組)銅鏡中,有八成是首度面見西安市民。
曾是“官方奢侈品”
從夏代銅鏡出現(xiàn)之后長達4000多年的時間里,銅鏡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伏海翔部長告訴記者,此次展覽的銅鏡由西安博物院典藏的4000多面銅鏡中精選而出,貫穿銅鏡發(fā)展史。
據介紹,銅鏡產生早期,因為造價較高和制造限制,只有皇宮貴族才可以使用,直到唐宋時期,銅鏡才開始平民化。而這,也從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能看出來,“在唐宋之前,基本沒有帶手柄的鏡子,因為照鏡子的人地位都比較高,有專人幫他(她)舉著鏡子。而唐宋以后,由于鏡子開始在平民中使用,人們往往需要自己拿著鏡子,因此漸漸出現(xiàn)了帶‘把’的鏡子。”
唐鏡映照絲路繁華
此外,不同時期的銅鏡,背面雕刻的紋飾也包羅萬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鏡子在發(fā)展中,也不斷融合著“外來文化”,最典型的,就是盛行于唐的“瑞獸葡萄鏡”。博物院藏品保管部工作人員楊宏毅說,瑞獸紋是中國古代十分多見的傳統(tǒng)紋飾,葡萄紋則來自西域,由于唐朝以開放的心態(tài)吸收著世界各地的文化,西域的文化藝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中國工匠們在制鏡時,將瑞獸紋飾與西域傳入的葡萄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活潑、開放、富于變化和具有神秘色彩的裝飾圖案,“這也成為盛世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空前、絲路繁華的實證。”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西安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