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chuàng)業(yè)·程小科: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要避免學生氣
摘要:程小科講述研發(fā)“無電”門鈴開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故事 記者劉斌 攝 他將微能量捕捉技術運用到門鈴上,無需布線通電,輕按門鈴觸板的力道就會自動轉換為電

程小科講述研發(fā)“無電”門鈴開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故事 記者劉斌 攝
他將微能量捕捉技術運用到門鈴上,無需布線通電,輕按門鈴觸板的力道就會自動轉換為電能,觸響鈴聲。憑著這樣的“自發(fā)電”無線門鈴,他的公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過千萬元。23日,武漢領普科技創(chuàng)業(yè)團隊負責人程小科走進長江日報與武漢市民之家聯合主辦的第108期市民大講堂,講述從創(chuàng)新型“學霸”到創(chuàng)業(yè)先鋒的經歷。
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興趣
從一把錘子開始
2005年,程小科從貴州省道真縣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學習。將學生帶到學校電工電子創(chuàng)新基地,讓他們從見證一塊鐵加工成錘子的全過程開始接觸實戰(zhàn),是該專業(yè)的傳統。“在這里我接受了電工、電子、智能化等知識的啟蒙。”程小科說,他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興趣在這里得到極大滿足,還結識了一群來自不同專業(yè)、對科技創(chuàng)新有共同興趣的“學霸”,他牽頭成立了“華中科技大學智能應用團隊”,擔任隊長。團隊通過不斷參加競賽來鍛煉科研能力,并嘗試從創(chuàng)新設計中孵化創(chuàng)業(yè)項目。
程小科和團隊成員設計、研發(fā)過的產品,包括小型無人駕駛汽車、可以爬樓梯的智能輪椅的兩代樣機、風力發(fā)電控制器、電動車便民充電站等,橫跨多個領域。
2012年4月,尚在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yè)就讀碩士研究生的程小科已在英特爾上海亞太研發(fā)中心實習大半年,他本計劃留在上海。一位朋友的到訪改變了他的軌跡??粗兴?ldquo;學霸”潛質,這位朋友提供70萬元種子輪投資基金,鼓勵程小科自主科研創(chuàng)業(yè),研發(fā)微動能捕捉技術。
買不起昂貴的儀器
經常去學校“蹭用”實驗室
生活中按壓開關的機械能、溫差、電磁、風能、弱光等都能產生可利用的能量,微能量捕捉技術可以捕捉這些能量并轉為電能。
“一定要做出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微能量捕捉技術,任何企業(yè)不掌握核心技術,有了山寨基因就會產生依賴,這樣的公司走不遠,最終會夭折。”2012年5月,程小科回到武漢,用團隊原有場地召集了一個學生團隊開始研發(fā)。
“微能量捕捉技術在全世界可以參考的資料都很少,國內更是稀少,研發(fā)難點是如何捕捉微弱的機械能并將其轉化成為功率足夠的電能。”形象地說,微能量捕捉模塊相當于一個微型發(fā)電機,普通發(fā)電機通過馬達多次轉動產生能量,但微能量捕捉模塊需要從一次按壓,或者一次揮手這樣輕微的動作中采集能量,并將其轉換為可支持設備運行的、強度達到一定功率的電能。
面對一個多學科交叉領域,程小科進出學校各個相關院系請教老師;買不起昂貴的儀器,就經常去學校“蹭用”實驗室,不斷的試錯,一遍遍地改進。“反反復復試驗,模具廢掉了9套,一套就是10多萬。”程小科回想起那段日子,其他同學都畢業(yè)去工作了,他仍埋頭研發(fā)。
2012年底,耗資近300萬元,他和團隊最終研發(f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能量捕捉技術。
“要追隨自己的內心,不要受外界的影響,不要盲從,看見別人進大公司也想跟著去,要知道自己真正所愛的事情是什么。”面對聽眾席里一位大學生討教“走創(chuàng)業(yè)之路的建議”,程小科這樣回答。
產品設計要以商用化為導向
避免“學生氣”
從2012年底設計出微能量捕捉技術模塊,到2014年才實現技術商業(yè)化,開始量產“自發(fā)電”門鈴,回顧從創(chuàng)新到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程小科認為,產品設計過程中便要以商用化為導向,避免“學生氣”。
“中間兩年空白,都是在‘補交學費’。”程小科說,設計“自發(fā)電”門鈴時,因樣品數量小,可手工調校,運行順利;但當第一批產品開始量產后,問題涌現:“大批量生產時由于產品尺寸、工藝、工人操作不當等多種現實因素,良品率不高,大量產品不能用。”此外,具體到每個部件怎么設計,怎樣焊接,如何跟供應商、代工廠打交道等,都是在學校里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實踐時未曾演練過的難題,“以前我連工廠都沒進過,現在為了量產產品,自己開始做工廠。”程小科說,最后因為代工廠未接觸過內含微能量捕捉模塊的開關件無法量產,他帶領團隊包攬研發(fā)、生產、銷售全流程。
目前,采用最新設計工藝的第二代“自發(fā)電”觸板,僅需350克按壓力度就可以產生電能,相較前一代產品省力、省心不少。
“從制作樣品到產品轉化有很大的距離,要想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最好進入企業(yè)從實習做起,了解工業(yè)生產全流程,培養(yǎng)工程化的設計思維。”程小科說。
草根創(chuàng)業(yè)
要聚焦一個小點子上
“草根創(chuàng)業(yè),要聚焦一個小點子上。”程小科說。
2009年,程小科和領普團隊曾研發(fā)、設計過兩代“智能越障爬樓輪椅”,設計思路在當時備受業(yè)界和媒體關注,然而由于缺少資金來解決產品的安全性和易用性瑕疵,這個創(chuàng)新點子未能實現商業(yè)化。“現在想來,爬樓輪椅相當于一個小型汽車,設計這么大型的產品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聯系的供應商更多,需要設計的地方也更多,成本等量倍增”。
經過產品商業(yè)化和營銷的實踐磨礪,程小科意識到,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瓶頸在于知識儲備有限,資金少,因此從體量小、且專一的產品入手,更容易實現。
領普團隊最早研發(fā)的是無需布線、無需電源、安裝方便的無源開關,但因缺少家裝市場資源,產品“拿去路演,都不被投資人看好”。2013年12月,受到高中畢業(yè)時在家裝公司打工的經驗啟發(fā),程小科決定將技術先轉入更小眾的門鈴市場,生產采用微能量捕捉技術的“自發(fā)電”無線門鈴。這款門鈴產品登陸淘寶眾籌平臺,迅速成為“爆款”產品,眾籌140多萬元。
憑一個門鈴產品,2014年,領普先后獲得兩筆總額1200萬元的風投;2015年,產品登陸阿里巴巴國際站,遠銷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
程小科說,微能量捕捉技術在開關、呼叫、設備控制等很多領域都能得到應用,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放到一起之后,開關不再是普通的機械式開關,而是可以無線遙控、手機控制和遠程控制實現智能開關。程小科先在自己家中做起了實驗:通過手機操控安裝微能量捕捉模塊的開關,每天中午11點半,他遠程操控家中的電飯煲啟動,半個小時后回到家,就能吃上剛出爐的米飯了。這種無源智能家庭電工套件,恰恰是2016年程小科和他的伙伴們即將推出的產品。(劉舒 羅斌 余坦坦 通訊員山嬋娟)
現場>>>
提問環(huán)節(jié)變成“學霸”交流學術
線路板上安裝著三個燈泡,在燈泡下方的開關觸板前輕輕揮手,燈泡就自動亮起……程小科現場演示無源開關的使用方式,這樣臺下觀眾倍感驚奇。
“這是否意味著開關進入了揮手時代?”“開關的電量會不會隨著時間推移消減?”現場有不少大學生,大家拋出的問題頗具專業(yè)性,將提問環(huán)節(jié)變成了“學霸”之間的學術交流。
程小科耐心解答,現場演示的開關采用了微能量捕捉技術,安裝了這種模塊的開關等遙控裝置不需接線,也不需安裝電池,便可實現無源智能控制,目前測試結果顯示,這種開關的使用壽命在20萬次按壓以上。(記者劉舒)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長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